相信关注了我们的朋友都听说过【薅羊毛】这个词,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薅羊毛出现?
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讲薅羊毛的起源以及如何薅羊毛。
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,很多互联网平台在前期为了吸引用户,会给出各种奖励补贴,其中不乏现金红包、话费、各种优惠券、Q币或者实物奖励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羊毛党,【薅羊毛】这项运动就这样开始在网上传播开来了。
一些人通过这些平台拉新、促活等活动,用各种方法大量注册和推广领取现金红包,非现金红包的优惠券,通过打折的方式出给平台或个人。而大多是平台为了数据漂亮,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这也是羊毛党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。
而现在互联网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,吃喝住行哪个离的开互联网,于是【薅羊毛】的场景也越来越多,例如最近的高德10元打车券、美元外卖券、运营商送流量、送话费等诸多活动都可以称为薅羊毛。
而在羊毛党中也有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,“薅天薅地薅空气”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写照,这也成为诸多羊毛党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一、薅羊毛的路子
1、平台补贴薅羊毛
各大平台像京东、支付宝、百度、腾讯等等大平台经常摆明的就是送福利活动,这类活动是最常见的,最近的各种集福字、送春节红包活动,就是不薅白不薅。
这类活动是全民参与,没有任何风险,多薅多得。
2、P2P薅羊毛
说到P2P可能又要戳到某些朋友的痛处了,2018年的P2P市场是硝烟弥漫,能从诸多雷区中活着出来的都是幸运儿。
P2P平台通常的套路是需要你在这些平台上注册账户,可以获得新手注册奖励、绑定银行卡奖励、首次购买产品补贴、之后还会有陆陆续续的鼓励投资奖励。
这类P2P活动其实拿个注册和绑卡奖励就差不多了,但是大多数用户禁不住高收益的诱惑,一步步往下参与,知道爆雷了才后悔莫及,这些就是妥妥的反撸了...
3、银行薅羊毛
银行为了发卡量很多时候会推出新户礼来吸引用户办卡,储蓄卡的羊毛相对较少,信用卡除了新户办卡礼物,不定期还会有刷卡金、实物奖励、积分兑换里程等优惠,这些加起来的羊毛一年下来都不少了。
由于每个银行信用卡都或多或少有新户礼,于是就有很多羊毛党专薅新户礼,而大多银行在销卡半年后又会显示新户,这时候又能薅一波。
当然这种方法我们是不太建议的,一个是信用卡过多不方便管理,万一拿张卡需要交个年费、逾期一回就真的得不偿失了。
二、薅羊毛的正确姿势?
1、偷偷薅羊毛
各个平台有活动后,自己去注册账号,但是一个账号的收益很有限,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多账号,赚多倍收益。
比如一个平台账号收益是20元,10个就是200元,多个平台薅过去,一个月收益非常可观。平时论坛上面偷撸的大牛们,5个以上手机已经是标配了。
2、推广薅羊毛
很多平台推广拉新活动每个人头的收益比较多,低至5元,多至100-200,拿10元为例如果你能推荐100人,就有1000元收益。
推广途径分为内部推广和外部推广,内部推广是指自己组建群分享,有活动就可以在群里发布,大多活动双方会有等值奖励。
而外部推广则比较宽泛,微博、微信群、朋友圈、QQ群、贴吧,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尝试。拿苏宁膨胀红包为例,去年就有大牛薅了几十万。
3、利用信息差(BUG)薅羊毛
信息差这种东西是很神秘的,你知道的线报,别人不知道,你就可以明码标价售卖这个线报。比如价值50元的线报,你出10块,对方能赚40自然愿意掏腰包。
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拼多多BUG就是一个大机会,只是无奈出BUG时间在凌晨,很多人都错过了。
最后引用孔子的话:“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薅羊毛也是一个道理,不要嫌弃羊毛小而不薅,诸多羊毛党实现月入过万追求的不是羊毛大小,而是数量,一个50元的羊毛,只能薅1次,和一个10元的项目,可以薅20次,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