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后上班第一天下班后,在地铁口就有人摆摊卖月饼,说是工厂卖不出去的,一块钱一个,口味还不少,还有榴莲味的,我看了下包装,在超市起码单个得卖5块钱,现在倒好,一个一块钱,可以当早餐吃,吆喝地挺起劲,就是没人买。
今天下班后,发现这个人还是在卖月饼,价格没变,数量好像也没变,看来是真的滞销了,隔壁小摊热热闹闹,就这个摊子冷冷清清, 数量挺多,就是没见变少。
月饼这玩意从古至今,形状没变就算了,口味也没变,唯一的印象就是甜,甜得发腻,而且馅也不好吃,尤其是那种夹心的,甜上加甜,吃一口都想吐,最大的改变的就是包装,越来越精致,价格也越来越贵,说实话如果月饼不是很大程度上跟中秋节挂钩,早就没人买了,商家也是看中这种“刚需”,只要包装好好不好吃无所谓,反正到了中秋节大家都要买,谁还努力研发好吃的月饼呢,长期下来,受到消费者抵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月饼作为一种美食小吃,在消费者觉醒的时代,想要重新获得大众认可,在研发更多好吃的月饼之前,单靠包装营销,是行不通的。
本文地址: